经常会有很多患者问:大夫,我到底是得了风湿还是类风湿?风湿厉害还是类风湿厉害?我的手会不会变形……
其实风湿和类风湿病名相似,但疾病实质则完全不同。今天深度中医就给大家一次性讲清楚。
类风湿全称类风湿关节炎,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起病常较缓慢,早期症状多为小关节的肿痛、晨僵,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腕关节受累多见。上述症状可反复发作,长期患病可出现关节破坏变形,最多见有:爪形手、手指“天鹅颈”畸形、尺侧偏斜、掌指关节半脱位及腕关节强直固定等。关节周围还可发生腱鞘炎、滑囊炎、肌萎缩等。患者类风湿因子(RF)常阳性,并可有类风湿相关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CCP)阳性。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的女性,与遗传因素有关。本病常合并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硬皮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需积极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病情,否则预后不佳。
本病的实质是过度的机体自身免疫导致长期结缔组织炎症。如何治疗这一点?这就需要长期合理的抑制结缔组织的炎症(专科医师指导下用药),经常要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等以确定免疫炎症水平。中医认为,本病患者多为阳虚肝郁体质。让患者怡情移性是中医的特色疗法。
风湿全称风湿性关节炎,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AS)感染导致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GAS是本病重要诱因。本病一般起病急,伴有发热、咽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以四肢大关节受累多见(如膝、踝、肩、肘等关节);二为游走性关节肿痛,关节症状消失后不遗留关节变形。此病因链球菌感染后机体产生过多的抗链球菌抗体沉积于关节、心脏瓣膜、肾脏所致,所以除关节炎外,还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抗链球菌激酶及抗透明质酸酶可为阳性,血细胞分析一般有感染征象(如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偏高)。风湿性关节炎可见于任何年龄,最常见为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男女患病率大致相等。本病的治疗以预防及抗链球菌反复感染导致的机体过激免疫产生过多的抗链球菌抗体为主,必要时予非甾体抗炎药止痛、激素抗炎治疗。本病目前仍未得到临床医生的足够认识,有甚者发热伴多关节游走性疼痛超过3年,未予确诊本病。
本病的实质是机体免疫失常对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长期过度免疫所致。所以体质调整非常重要。中医认为本病实质为虚火上炎。如何调整?这一点,是中医的强项。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类风湿关节炎是对自身结缔组织风湿免疫病,而风湿性关节炎是对外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过度免疫所致;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免疫异常,所以免疫调节对于两病的治疗都很重要。而其临床表现、病因、病理机制有明显的不同,治疗也基本不同。怎么样?你分清楚了么?
《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疾虽久,犹可毕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请相信,如果缘分十足,你一定会被治愈!
获取更多关于深度中医?古源中医?纯真中医?自然中医的资讯,识别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