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脉通报道:有网友爆料年11月30日,粤西当前极为著名的儿科医生谭建新因过度劳累突然离世,年仅52岁。两天前,他还对同事说:我血压有点高了,有时也会感到胸闷、头晕,还有桥本氏甲状腺炎,抗体很高。同事劝说他做个心脏造影检查,他表示等有空吧。却没想到如今突然离世,抢救了8个多小时依然没有将谭主任拉回来。
据同事反映,只要是谭主任出诊的时间,诊室门口总是有一堆早早抱着小孩等待加号的患儿家长,虽然永远有看不完的患儿,但善良又心软的谭主任还是一个一个地答应给他们加号。医院为谭主任加号的问题想过很多办法,最终都未奏效。
每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猝死医生的家庭却有着相同的不幸。我想,谭建新医生猝死前的轨迹和大多数猝死的医生应该一样:每天连轴转,没有喘息时间,午饭经常被省略,最常吃的就是冰凉的饭,每天忙到很晚,就算回到家,吃口饭,还得思考,记着这个挂着那个......救了那么多人的命,却没救活自己。
有人曾这样定义医生,我们所有人的归宿都是火葬场,全都在路上排队,医生就是要防止有人去插队,时不时把人从队伍里拎出来往后面排排!如今一个又一个医生自己变成插队的人,当一个又一个医生英年早逝,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反思一下反思一下低廉的医疗技术价格,反思一下缺失的制度和法律保障......
患者数量与日俱增,医生数量供不应求。如果医生不加班加点,恐怕很难撑起这庞大的诊疗量。再加上隔三差五的医闹、伤医,在巨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下,有数据显示医生生病的机会比普通人要高出两倍以上。
医生过劳过累看似一定程度缓解了医疗资源捉襟见肘的症结,长远而言这种饮鸩止渴的职业生态,不仅戕害了医生的合法权益,更是公共利益的巨大损失。道理很简单,在多重压力下,医生职业生存状态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一个本可以服务患者几十年的优秀医生,却在数年后的高强度工作中倒下,究竟是谁的损失?
因此,我想提醒每一个努力拼搏奋斗在临床一线的医生,在繁忙的工作日程表里,一定要留出一点点的空隙,为自己的健康考虑。爱这个,爱那个,不爱身体等于零;为这个,为那个,没有健康一场空!请记住:活着的医生才是好医生!好好活着才能造福更多病人!好好活着就是对家人、朋友、病人最大的负责!
请把这篇文章转给所有医护人员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大家,请长按